黄绍明,男,壮族,1951年12月25日生,高中文化,系平果县旧城镇一个普通农民,是广西平果昌裕蚕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
1969年7月,黄绍明即将高中毕业时因特殊历史情况未能参加当年高考,他当时怀着极为复杂的心情返回家乡当了一名农民,过着娶妻生子的生活,其先后养育了三个小孩(两男一女)。为了能延续自己的大学梦想,他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小孩教育上。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三个小孩都很争气,大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二儿子和女儿先后分别考上大、中专学校。目前,大儿子在县政府部门任职公务员,二儿子跟其共同经营蚕业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女儿独立创业。
1997年的一天下午,外出经商的黄绍明突遇一场车祸,造成左脚和右手严重受伤。车祸留下终身肢体三级残疾。他躺在医院里每天面对高额医药费和小孩巨额的学费,已经一筹莫展。
如何解决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们的学费?如何度过自己下半生的生活?面对残酷的现实,黄绍明没有气馁和退缩,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支撑,在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深入探索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
经过两三年的调查摸索,黄绍明决定选择种桑养蚕作为自己产业来发展,号召和带领周边群众种桑养蚕共同致富。
为了尽快掌握种桑养蚕的技术,2000年3月,黄绍明自费到广西宾阳县蚕农家中跟班学习了一个月,回来后又组织本村十几户农民前往宾阳参观学习,逐步掌握种桑养蚕和蚕病防治的基本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就有十五户农民跟着种植桑树养蚕,仅用半年时间养蚕,每户农民就增收5000多元。
次年,附近农民看到种桑养蚕得到实惠,纷纷来到黄绍明家中学习参观,对此黄绍明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说相关知识技术,毫无保留,尤其是那些身体残疾的蚕农,他亲自登门免费指导,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经过黄绍明言传身教,2001年,平果县旧城镇蚕农数量就达到120户(其中身体残疾的蚕农就达到10户),养蚕达1300多张,鲜茧数量近6.5吨,产值近100万元。看到种桑养蚕作为一项高收入的产业,是农民增收一个很好的途径,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把该产业加以扶持,争取在全县范围扩大发展,为此原百色地委副专员毛裕玲及平果县等各级领导多次到黄绍明家中参观调研,充分肯定其种桑养蚕带领群众致富之路。
2004年,仅旧城镇种植桑树就达到6000多亩。随着养蚕农户增多,为了解决蚕农鲜茧销路问题,2005年,黄绍明注资十万元成立了平果县旧城镇蚕茧收购烘干站,全面解决了蚕农后顾之忧,同时加快全县桑蚕业发展的步伐。正在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之时,黄绍明超前意识到,目前仅停留在蚕茧烘干收购粗加工上就不能充分发挥蚕茧的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前往浙江一带考察,学习蚕丝制品制作技术工序。
考察回来,通过摸索,他逐渐掌握了蚕丝被生产技术,从而开始走向蚕丝深加工的道路。据统计,2007年至2009年,生产销售蚕丝被就达到3000多床,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的规模,安排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2009年黄绍明注资30万元成立广西平果康馨柔蚕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4月,又与二儿子黄河栋共同注资300万元成立广西平果昌裕蚕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5亩,租用附近耕地种桑200多亩,主要从事桑蚕苗、蚕药供应、小蚕共育、大蚕养殖、蚕农农家课堂培训、残疾人桑蚕技术指导、鲜茧收购烘干和蚕丝制品加工制作等业务,每年可安排管理人员6人,技术人员4人,普通员工50人,其中残疾员工10人。辐射带动残疾人及其家庭80人,从而全力推动全县桑蚕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经自治区、市、县残联等相关评估组的现场考评,2013年5月,公司被自治区残联审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
致富后的黄绍明没有忘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没有忘记跟他一样身体残疾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展“种桑养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智慧。
他深情表示,作为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他一定履行职责,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各级残联理事会的领导下,力争帮扶更多的残疾人员,和他的党员儿子黄河栋一道共同掀起“扶贫攻坚党旗红”的旗帜,努力实现党员和残疾人脱贫致富 “双赢”的目标。2013年,平果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平果县残疾人创业之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