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我要留言
首 页  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教育就业  政务信息公告  康复之窗  组织维权  视频新闻  残联简介  乡镇残联  绩效展示
地市站点: 百色市残疾人联合会 网上信访  
残疾人服务热线:12385
当前位置 -> 首页 -> 康复之窗
 
康复工作概述

[字体: ]   作者:  来源:
 
康复的概念与内容

  一、康复的概念

  “康复”一词的原意是“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力、资格、地位、尊严”等。“康复”真正用于医学方面是在1910年以后,英美两国致力于伤残者医疗,逐步把伤残者的医疗、福利事业综合称之为康复。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所下的定义是: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学的、教育学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进入20世纪80年代,康复的目标更侧重在残疾人能够重返社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1年给康复下了新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属以及他们所在的社区的参与。”

  目前,世界各国康复专业人士和一些国际性组织主要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来理解康复工作和组织康复工作的。

  我国对残疾人开展的康复主要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其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

  在实际工作中,康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包括了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康复一般是指医学康复。

  (一)医学康复。医学康复是指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和康复工程等手段来改善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为残疾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科学。它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基础。医学康复分为残疾预防、残疾检查和功能评定、残疾的康复治疗三大部分。

  残疾预防,主要是进行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致残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及研究预防对策和措施等。
  残疾检查和功能评定,是制订残疾人康复训练计划、康复目标及康复效果的依据。

  残疾的康复治疗有八大类。(1)体育疗法:包括运动、体位变换、姿势改变的活动;(2)物理疗法:包括热疗、电疗、磁疗、水疗;(3)作业疗法:是一种治疗躯体或精神残疾最有效的方法,既有恢复功能的作用,也有发挥残余功能及心理咨询的作用,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锻炼,个人卫生活动,独立生活基本活动,职业训练活动等;(4)语言疗法:采用助听器等进行语言训练,以恢复尚有残余听力的残疾者的语言功能;(5) 营养疗法:通过给残疾人增补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其早日康复;(6)心理疗法:帮助残疾人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7)祖国传统医学疗法:推拿、按摩、气功、针灸等;(8)康复工程:为残疾人设计、研制、生产供应辅助器具,以补偿功能,方便生活和工作。

  (二)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对残疾人的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是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康复的后续康复。教育康复包括采取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培训等形式来改变残疾人的心理障碍, 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康复。

  (三)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全面康复全过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职业康复是指通过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评价、就业指导、职业训练、就业等形式, 培养残疾人的参与能力, 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四)社会康复。社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消除影响残疾人日常生活工作的物理障碍(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的法律环境,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康复。

  二、残疾人康复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康复种类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截肢、手部损伤、关节炎、脑性瘫痪、智力发育低下、情绪及行为障碍、心肺疾患、营养不良性残疾及盲、聋、哑残疾。目前我国开展的残疾人康复的主要内容有:
  (一)社区康复。
  (二)视力残疾康复。包括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三)听力语言康复。
  (四)智力残疾康复。
  (五)肢体残疾康复。
  (六)精神病防治康复。
  (七)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

  第二节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服务体系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康复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近期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是:
  (一)到2005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有70%得到康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50%得到康复服务。
  (二)到2010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70%以上得到康复服务。
  (三)到2015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服务体系

  我国残疾人康复的服务体系是由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服务网络组成,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其职责是:

  (一)组织管理网络。

  由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计生委、全国妇联、中募委、中国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康复的训练与服务工作,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等计划,制定相应政策,编制实施办法,下达任务指标,组织考核验收,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
  各级政府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地方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将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和业务范畴,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制订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动员社会力量,协调实施并统计检查。

  (二)技术指导网络。

  由残疾人康复协会、各专项康复技术指导组及其他有关社会资源组成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标准,统编培训大纲和教材,培训技术骨干,深入指导、推广实用技术,参与检查、评估和验收,省、市、县也相应建立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培训基层人员,普及康复知识,提供服务,进行督导检查。

  (三)服务网络。

  按照社会化原则,依托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形成服务网络,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简易训练器具制作、辅助器具服务、转介服务等多种康复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环节

  一、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

  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途径有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服务。

  (一)机构康复,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术,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一般在综合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康复机构进行。

  (二)社区康复,是指利用基层社区内的卫生、民政、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和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设施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康复训练与服务。

  (三)上门服务,是指介于机构训练和社区康复训练之间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利用医疗或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二、残疾人康复的主要措施和环节

  (一)残疾人康复的重点是积极开发、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残疾人康复领域。具体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2加大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3抓住机遇推进社区康复,提高基层康复服务水平。
  4大力开展救助,让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
  5继续组织实施好重点康复工程。

  (二)残疾人康复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中期评估—继续康复训练—进行末期评估与总结。

  第四节 社区康复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社区康复的概念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的一项工作。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了一份关于社区康复的意见书,对社区康复作了如下界定:“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其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及其亲友、所在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们所说的社区康复,主要是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政府领导下,采取社会化工作方式,将社区康复融入社区建设规划,纳入相关部门业务范畴,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资源,以街道、乡镇为实施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辅助器具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康复技术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平衡,社区康复可以适应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我国十分重视社区康复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我国自1986年开始进行社区康复的试点和推广,为开展社区康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社区康复的主要内容

  由于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社区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的全部康复需求。“十五”期间按照“低投入、广覆盖”的原则,社区康复着重解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提供的康复服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康复医疗服务,主要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
  (二)训练指导服务,主要包括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康复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三)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的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四)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心理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五)辅助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辅助器具的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
  (六)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辅助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康复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统计,进行跟踪服务。

  三、社区康复的方法和步骤

  (一) 社区康复的工作方法。

  1社会化工作方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2协调运作的方法,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康复资源,包括设施、场所、人力、财力等,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包括宣传和动员社会团体、中介组织、慈善机构、民间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中。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组织技术指导组不断提高训练与服务质量。

  (二) 社区康复的主要步骤。

  1成立社区康复机构(组织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机构)。
  2制订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
  3组织基层康复员,开展业务培训。
  4开展残疾普查,确定康复对象。
  5进行残疾评估,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6开展康复训练。
  7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8总结经验。

  四、残联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社会资源的共有共享,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
  (四)组织技术指导组不断提高训练与服务质量。
  (五)组织康复需求调查、人员培训、知识普及、社会宣传、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
  (六)进行转介咨询服务,登记统计。
  (七)指导肢体、智力、精神、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康复和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
  (八)发挥残疾人组织及专门协会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拾遗补缺”地开展社区康复的其他工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 视力残疾康复
下一篇: 桂西五县复明扶贫行动项目培训动员会在田林县举行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09-2011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百色市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电话:0776-2856156 备案序号:桂ICP备14006362号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举报信箱:gxbscl@126.com
技术支持:百色门户网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

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114号